◆陈宇
基层环保部门是整个环境执法工作的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环保工作力度,基层环境执法面临着巨大挑战,“人”日益成为影响基层环境执法的重要因素。
基层环境执法工作范围广、量大且复杂,基层条件较为艰苦,因此人员十分匮乏。甚至部分基层环境执法工作仅仅由大队长带领一名普通执法人员承担,成为“两个人”的队伍(我国西部地区此情况尤为突出)。加之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不合理,给基层环境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两个人”的队伍在基层环境执法工作的重压之下步履维艰。
困境一:招人难,用人难,专人专用难
一方面,招人难。基层环保部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困难,招考情况不佳,尤其是中西部山区,人才流动性极大。而大量工作又由基层环保部门承担,污染源普查、环境信访等基础工作都需要执法人员亲临现场,导致基层环境执法工作“地广人稀”。
另一方面,用人难。首先,专业不对口,基层环保部门很难把住进人关,环境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其次,“从学校到机关”的年轻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实践性基础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上手。第三,队伍年轻化,由于人员不足且工作量大、人员流动性强,机构通常会争取指标,录用大量新人,这就可能导致执法人员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新老人员脱节严重。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专人专用难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实际上,由于国家对基层环境执法的重视,待遇方面有所加强,对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基层环保部门人才整体稀缺,常常将环境执法部门的人员大量调用到其他部门,而造成了满编却无人可用的状况。
困境二:基层环境执法难到位
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工作基本现状是:日常监管靠抽查,重点管理靠专项,经常性的工作靠突击,工作较为被动。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员不足,往往几十家企业的监管仅靠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常常使得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人员不足也造成了基层环境执法机构设置存在缺陷,内部职责岗位不健全,分工不明,使得基层环境执法状况进一步恶化。机构设置缺陷也造成了人员配置不合理,执法人员常常无法在适当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反过来又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如此恶性循环,更加难以打开基层环境执法工作的局面。
困境三:执法人员安全难保障
基层环境执法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容忽视。为了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执法人员往往需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频繁接触污染企业又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环境执法人员身体健康很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执法人员往往较少,对于不配合、暴力抗法的企业,尤其是在夜访、暗访的情况下,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如何走出困境?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要严把关、重培养、借人才。